赶蛙教育
导航
  • 首页
  • 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 心理健康
  • 高考知识
  • 登录
搜索 登录
做生长型父母(三十二): 怎样呵护“花期提前”的孩子
默认分类
做生长型父母(三十二): 怎样呵护“花期提前”的孩子
孩子的青春像早春的溪水,看似喧闹奔涌,实则仍需要岸的温柔包容。须知每一代人都携带着时代的基因突变,父母的使命不是校正季节的时令,而是让温室的玻璃永远透光。当少年终将长成自己的模样,那些曾为他扶正衣领的指尖温度,会化作他走向远方时,衣襟上永不褪去的晨露。
  • 2025/5/12
  • 238阅读
《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蓝皮书报告
心理健康
《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蓝皮书报告
  • 2025/5/6
  • 2704阅读
教育闲思||坚持长期主义破解教育焦虑
家庭教育
教育闲思||坚持长期主义破解教育焦虑
  • 2025/4/27
  • 266阅读
做生长型父母(二十五):  允许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家庭教育
做生长型父母(二十五): 允许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 2025/4/22
  • 270阅读
  • 多地“AI公务员”上线了!人工智能时代,高考志愿填报时对大学专业怎么选
    • 2025/3/8
    • 高考志愿
    多地“AI公务员”上线了!人工智能时代,高考志愿填报时对大学专业怎么选
    AI技术正深刻改变政务与就业市场,多地推出AI公务员提升政务效率,但AI在情感与道德判断上仍有局限。社科院专家指出AI具广泛替代性,技术进步快,但人力资本仍是抵御冲击的关键。未来升学应紧跟国家战略,选择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朝...
    • 380阅读
    • 0评论
  • 集团化办学的逻辑与挑战:资源均衡与个性化发展的平衡
    • 2025/3/8
    • 学校教育
    集团化办学的逻辑与挑战:资源均衡与个性化发展的平衡
    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利用品牌效应、管理经验和优质师资提升教育质量。然而,单纯依靠资源均衡难以复制名校的成功经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同样重要。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时,需平衡资源分配与个性化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全面进步。
    • 418阅读
    • 0评论
  • 孩子现在读高三,即将面临高考,但是每天晚上放晚自习回来,都要玩半个小时的手机,该怎么办啊?
    • 2025/3/8
    • 家庭教育
    孩子现在读高三,即将面临高考,但是每天晚上放晚自习回来,都要玩半个小时的手机,该怎么办啊?
    高三学生备考期间玩手机现象普遍,家长担忧影响学习和睡眠。适度使用手机可缓解压力、获取信息,但过度使用可能影响睡眠、时间管理和注意力。应对策略包括沟通协商、制定使用计划、提供替代放松方式、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家长应避免强制禁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与学校保持沟通,尊...
    • 594阅读
    • 0评论
  • 妈妈的眼睛守护孩子的光明世界
    • 2025/3/8
    • 家庭教育
    妈妈的眼睛守护孩子的光明世界
    一位母亲在发现8岁儿子小明近视后,毅然制定“大户外计划”,每天坚持两小时户外活动。风雨无阻的陪伴下,小明的近视度数显著下降,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这不仅是对视力的投资,更是母子共同成长的见证,展现了母爱与坚持的力量。
    • 357阅读
    • 0评论
  • 小升初择校指南::如何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初中
    • 2025/3/8
    • 家庭教育
    小升初择校指南::如何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初中
    小升初是孩子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家长需全面了解“掐尖考试”与“三对口学校”,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关注心理健康,多渠道了解学校信息,做好备选方案,并与孩子共同决策,选择最适合的学校,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476阅读
    • 0评论
  • 对一高中学校校训“宽严相济、长善救失”的理解
    • 2025/3/7
    • 学校教育
    对一高中学校校训“宽严相济、长善救失”的理解
    “宽严相济,长善救失”这一校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教育方法的辩证统一 宽严相济彰显了刚柔并济的管理哲学。其核心在于把握教育张力的平衡点: 宽: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包容差异、尊重个性,...
    • 474阅读
    • 0评论
  • 让学生走进校园心花怒放,走出校门前程无量——参加江北区教育大会感言
    • 2025/3/7
    • 学校教育
    让学生走进校园心花怒放,走出校门前程无量——参加江北区教育大会感言
    2025年3月7日,江北区教育大会成功召开。聆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和领导们的讲话,特别是市教委江鹏副主任讲的“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喜欢的样子”和区委陶世祥书记提出的“让学生走进校园心花怒放、走出校门前程无量”要求,既倍受感动,又倍感压力。 教育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分数与排...
    • 616阅读
    • 0评论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七大挑战及改进策略
    • 2025/3/7
    • 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七大挑战及改进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资源不足、内容脱节、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家校合作不足、效果评估不完善和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提升教育效果,需加大资源投入,优化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加强家校合作,完善评估机制,争取更多社会支持。
    • 945阅读
    • 0评论
  • 做生长型父母:  在生命的原野上静待花开(五)
    • 2025/3/6
    • 家庭教育
    做生长型父母: 在生命的原野上静待花开(五)
    做生长型父母,建立成长型家庭,需要三个支点:拆除心理层面的量化标尺,建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认知框架;构建容错率更高的情感空间,让失败成为可讨论的成长素材;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像农人侍弄庄稼那样,给予阳光雨露而非拔苗助长。
    • 494阅读
    • 0评论
  • 孩子走不进校门,家长走不出焦虑:如何打破困境共创健康教育环境
    • 2025/3/5
    • 心理健康
    孩子走不进校门,家长走不出焦虑:如何打破困境共创健康教育环境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因心理问题无法适应学校环境,家长因此陷入焦虑。精神科医生建议家长正视问题,寻求专业帮助,并调整心态,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返校园。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关注,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
    • 704阅读
    • 0评论
« 1 2 3 4 5 6 7 ... 15 »
边栏
微语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3 个月前

    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作知识查询工具使用,最大的风险在于,大模型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真假难辨,但还必须去分辨。未成年人需要在有能力的成年人陪伴下使用。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3 个月前

    真正的教育敬畏源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当我们以"成长合伙人"的视角重构家、校、社关系时,需要教育者以专业赢得尊重,家长以智慧传递敬畏,社会以制度保障初心,共同编织滋养生命的教育生态。

    ——2025-3-19星期三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3 个月前

    教育者永远站在已知与未知的边界上,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对知识无限性充满敬畏,对授业充满职业以外的情感。 ​ ——站在列车上思考2025-3-18星期二

  • 老柏1974
    老柏1974
    4 个月前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真正的改革,终将指向让每个孩子在保有天性的同时获得成长的力量,在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始终拥有追求幸福的底气。

  • 老柏1974
    老柏1974
    4 个月前

    不同于其它行业,教育工作,小则影响个体的健康成长,大则可能影响生命的存亡,专业性极强,对“德”的要求极高。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4 个月前

    “学校是一片净土”本质是一种教育理想主义,其价值不在于实现绝对纯洁,而在于为教育者提供反思的坐标——当商业逻辑、技术霸权试图解构教育本质时,这一理念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使命,始终是守护人性的光。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净土不在围墙之内,而在人心之中。

  • 老柏1974
    老柏1974
    4 个月前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4 个月前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的价值归属是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教育人文关怀,从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兑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承诺、缓解“教育内卷”的焦虑三个维度,破解三类人群的教育心理困境,实现校、家“公平”与“共情”的双重触达和双向奔赴。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4 个月前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是不同话语体系表达,其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即是对教育本质“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回归。但是,需要设计具体的实践路径,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只有注入“看见每一个具体的人”的温度,才能真正缓解所有人的“教育焦虑”。未来的教育变革,需要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让校园成为孩子热爱的地方,让教育成为让家长放心的承诺,让教育公平与优质成为可感知的日常。__读《县中的孩子》有感。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5 个月前

    教育是可以很朴素的。 回到教育常识。在一所学校里,师生相互守望,相互呵护,都不好高骛远,老师勤勤恳恳教书,学生安安心心学习。劳逸结合,不过分地压榨学生,不是像今天这样,逼着孩子只争朝夕地玩命学习。 恢复教学常规。高中阶段应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文理通识教育和体育教育。以前高考分文科和理科,后来又搞讲文综和理综,现在新高考又以物理和历史为主线分成了两大类。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对不同学科建立充分的认知,就不得不做出如此重要的选择。现在到了大学,不是全面进行专业化学习,反而进行全面涉及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分布式通识教育。

搜索
最新评论
  • 老柏1974
    老柏1974
    3 个月前
    父母示弱,亦是大智慧。
    智慧示弱以退为进 做生长型父母成全生命之舞
  • 老柏1974
    老柏1974
    4 个月前
    孩子读书,家长也要学习。
    打造理想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五大关键策略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不和其他孩子比较相当考验家长对未来的认知...
    打造理想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五大关键策略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是指教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
    未来教师的有哪些特征和标准要求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很有道理和启发。
    朱明伟:教育,是做出来的学问!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时代给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新时代教师角色的升华与挑战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终于学明白了。
    初中生心理特征分析与应对策略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同上
    深圳外国语学校:回归教育本原,从我做起,不卷了!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同上
    未来教师的有哪些特征和标准要求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很有道理。
    未来教师的有哪些特征和标准要求
渝ICP备19011007号-3 powered by Laobai2024.11.2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