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子女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修正的过程。这里,我们要把“学习”的外延拓展,凡是生命中没有与生俱来的,都需要学习。因此,试错和纠错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生长型父母总是能主动换位思考,总能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并引导孩子成长。养育子女共生长的过程,也是自我心性修炼的过程。
1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父亲,在查阅孩子数学试卷的时候,看到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写错了涂掉,重写;重写之后,还会错,再涂掉,再写。曲折反复几次之后,竟然把所有能写的地方占得满满当当的。最后,没办法,就把最终的答案挤在缝隙中的空白之处。旧答案,新答案,交织在一起,要想看懂是需要付出一点耐心的。他呆呆地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汉字,心想:孩子的数学书写习惯怎么这样差?写错了非得涂的脏脏的才算划掉吗?他到底是会做还是不会做?
在他想发火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了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要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会做,就必须弄清楚他错在哪。弄清楚这个问题,也就弄懂了他为什么不会做。”他平复一下焦躁的情绪之后,决定认真地把孩子写的过程再看一遍。当他尝试着把孩子错误的解题过程完完整整地看过之后,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一次次错误的尝试,让孩子思路更加清晰,以致于得到了最后的正确结果。他突然觉得孩子这张“卷面脏脏的”试卷突然“变美”了,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
2
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这是一位非常有心的家长。从日常小测验中,就能发现教育的大真谛,陪伴孩子成长是他的必修课。闲言先搁,我们回到“学习,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话题上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的,就是要让孩子一定要有思维体验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要穷根究底找到错误的源点在哪儿,从而针对这个错误的源点,进行有效的弥补,去达成对知识的习得,获得一种能力。
那么,教育就是试错和纠错的过程,就是强调,教育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又不能循规蹈矩,而应当与时俱进常做常新,保持这汪源头活水,始终清澈透明,源源不断。因此——
教育就是试错,告诉我们一定要给成长中的生命以适度范围内犯错误的权力。人的成长史,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自我纠错的历史。从模仿开始的牙牙学语,到后来的独立行走,不都是有着千百遍的试错,才学会离开父母的襁褓和帮助,开始走向更为独立的人生吗?教育成长也是如此,引导那一张张看似为白纸的生命,通过前人经验的不断学习、试错,终于学会了成长,懂得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所以,我们要给予成长中生命适度的犯错误的权力,让他们是适可的范围内,通过试错体验成功,收获成长。
教育就是试错,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蜕变,都在进行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老师们在课堂里常说:我们不比起步,比进步,比每一个今天里进步的绝对值。这其实就是否定之否定辩证规律的自然运用。每个孩子生命成长蜕变的过程,就是通过学校、家庭教育行为的有意施加,让党和国家意志,悄然植入他们的灵魂深处,引导他们不断的对曾经那个自我蝶变超越,为最美年华里的梦想奋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要给予孩子教育试错的机会,让生命蝶变中否定之否定律完美呈现。
3
每一个成长中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客观存在。当父母学会用显微镜凝视那些晕染的墨团——那些反复涂抹的数字是认知生长的年轮,凌乱的划痕里藏着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密码。
真正的教育从不在真空里培育完美标本,而是允许根系在混沌的土壤里曲折穿行。正如河流懂得用漩涡雕琢卵石,智慧的父母会为试错保留一片宽容的河床,让生命在自我修正中,奔涌成自己的形状。
做生长型父母(二十五): 允许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真正的教育从不在真空里培育完美标本,而是允许根系在混沌的土壤里曲折穿行。正如河流懂得用漩涡雕琢卵石,智慧的父母会为试错保留一片宽容的河床,让生命在自我修正中,奔涌成自己的形状。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