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蛙教育
导航
  • 首页
  • 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 心理健康
  • 高考知识
  • 登录
搜索 登录
做生长型父母(三十二): 怎样呵护“花期提前”的孩子
默认分类
做生长型父母(三十二): 怎样呵护“花期提前”的孩子
孩子的青春像早春的溪水,看似喧闹奔涌,实则仍需要岸的温柔包容。须知每一代人都携带着时代的基因突变,父母的使命不是校正季节的时令,而是让温室的玻璃永远透光。当少年终将长成自己的模样,那些曾为他扶正衣领的指尖温度,会化作他走向远方时,衣襟上永不褪去的晨露。
  • 2025/5/12
  • 218阅读
《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蓝皮书报告
心理健康
《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蓝皮书报告
  • 2025/5/6
  • 2657阅读
教育闲思||坚持长期主义破解教育焦虑
家庭教育
教育闲思||坚持长期主义破解教育焦虑
  • 2025/4/27
  • 252阅读
做生长型父母(二十五):  允许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家庭教育
做生长型父母(二十五): 允许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 2025/4/22
  • 254阅读
  • 教育:一场唤醒生命的诗意耕耘
    • 2025/2/3
    • 学校教育
    教育:一场唤醒生命的诗意耕耘
    在晨光熹微的校门前,无数双父母的手将稚嫩的小手交到教师掌心,这个重复了千百年的动作里,蕴含着人类文明最深邃的密码。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两代人共同书写的成长史诗。当我们将教育者的角色与父母之心相叠合,教育的本质便如晨曦穿透薄雾般澄明...
    • 1042阅读
    • 0评论
  •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 2025/2/3
    • 学校教育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一圈圈向外扩展的,形成了一种“差序”的结构。 核...
    • 1593阅读
    • 0评论
  •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一场生命与生命的温柔相逢
    • 2025/2/3
    • 学校教育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一场生命与生命的温柔相逢
    校园里的梧桐树在晨光中舒展枝叶,粉笔灰如细雪般飘落在讲台的褶皱里。当教育者以父母的目光凝视台下每一张稚嫩的脸庞,那些冰冷的课桌椅便悄然染上温度,知识不再是试卷上冰冷的铅字,而化作浸润心灵的甘露。这样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托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逢——无需惊天动地的誓...
    • 720阅读
    • 0评论
  • 以前的县中教育或许是最理想和最朴素的教育
    • 2025/1/14
    • 学校教育
    以前的县中教育或许是最理想和最朴素的教育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有点儿面目全非,大家都不满意,包括从业者。 然后,就有很多人回忆,却发现,原来我们丢掉的东西,可能是最好的。 比如,以前我们读的县中,它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尽可能地满足教育需求,无须家长额外补充教育资源。 第二,在广大的县域,初中和高...
    • 659阅读
    • 0评论
  • 教育是可以很朴素的
    • 2025/1/13
    • 学校教育
    教育是可以很朴素的
    教育是可以很朴素的。 回到教育常识。在一所学校里,师生相互守望,相互呵护,都不好高骛远,老师勤勤恳恳教书,学生安安心心学习。劳逸结合,不过分地压榨学生,不是像今天这样,逼着孩子只争朝夕地玩命学习。 恢复教学常规。高中阶段应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文理通识教育和体育教...
    • 500阅读
    • 0评论
  • 朱明伟:做生长型父母——“在场”与“退出”的智慧选择
    • 2025/1/6
    • 家庭教育
    朱明伟:做生长型父母——“在场”与“退出”的智慧选择
    做生长型父母,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用沿袭和本能传承的“糟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而是爱得理智,爱而有度,知道“在场”和“退出”的辩证选择。
    • 475阅读
    • 0评论
  • 朱明伟:做生长型父母(一)
    • 2025/1/4
    • 家庭教育
    朱明伟:做生长型父母(一)
    做生长型父母,是一种积极人生的价值追求,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引领。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票,我们要用自己不断向上生长的力量,激励、引导、示范,和孩子一道争做每一个阶段里最好的自己,实现生命共生,价值共赢!
    • 566阅读
    • 0评论
  • 字水中学黄桢老师:邂逅德育最本真的模样——读刘义《慢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有感
    • 2025/1/1
    • 学校教育
    字水中学黄桢老师:邂逅德育最本真的模样——读刘义《慢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有感
    犹记 2023 年那次督导,我与刘义老师初识。起初只当是一场例行公事般的迎检,然而,她那深入校园每一寸土地的身影,以及对学校建设发展所提出的鞭辟入里之见解,令我不禁心生敬意。三十年德育之路,她初心如磐;近十载慢德育探寻,她矢志不渝。于她身上,我真切领略到一位教...
    • 511阅读
    • 0评论
  • 朱明伟:教育,要笃信种子和岁月的力量
    • 2024/12/29
    • 学校教育
    朱明伟:教育,要笃信种子和岁月的力量
    教育犹如农夫耕耘四季,顺时天运,不拔高、不助长,即静待花开,也默默耕耘。
    • 718阅读
    • 0评论
  • 读蜀都中学刘义老师著作《慢德育的思考与实践》:用爱丰富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 2024/12/29
    • 学校教育
    读蜀都中学刘义老师著作《慢德育的思考与实践》:用爱丰富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智慧劳动,没有标准答案,但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却是一样的,就看每个人怎样去理解和实践。
    • 691阅读
    • 0评论
« 1 ... 9 10 11 12 13 14 15 »
边栏
微语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3 个月前

    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作知识查询工具使用,最大的风险在于,大模型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真假难辨,但还必须去分辨。未成年人需要在有能力的成年人陪伴下使用。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3 个月前

    真正的教育敬畏源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当我们以"成长合伙人"的视角重构家、校、社关系时,需要教育者以专业赢得尊重,家长以智慧传递敬畏,社会以制度保障初心,共同编织滋养生命的教育生态。

    ——2025-3-19星期三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3 个月前

    教育者永远站在已知与未知的边界上,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对知识无限性充满敬畏,对授业充满职业以外的情感。 ​ ——站在列车上思考2025-3-18星期二

  • 老柏1974
    老柏1974
    3 个月前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真正的改革,终将指向让每个孩子在保有天性的同时获得成长的力量,在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始终拥有追求幸福的底气。

  • 老柏1974
    老柏1974
    3 个月前

    不同于其它行业,教育工作,小则影响个体的健康成长,大则可能影响生命的存亡,专业性极强,对“德”的要求极高。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3 个月前

    “学校是一片净土”本质是一种教育理想主义,其价值不在于实现绝对纯洁,而在于为教育者提供反思的坐标——当商业逻辑、技术霸权试图解构教育本质时,这一理念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使命,始终是守护人性的光。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净土不在围墙之内,而在人心之中。

  • 老柏1974
    老柏1974
    4 个月前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4 个月前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的价值归属是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教育人文关怀,从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兑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承诺、缓解“教育内卷”的焦虑三个维度,破解三类人群的教育心理困境,实现校、家“公平”与“共情”的双重触达和双向奔赴。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4 个月前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是不同话语体系表达,其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即是对教育本质“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回归。但是,需要设计具体的实践路径,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只有注入“看见每一个具体的人”的温度,才能真正缓解所有人的“教育焦虑”。未来的教育变革,需要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让校园成为孩子热爱的地方,让教育成为让家长放心的承诺,让教育公平与优质成为可感知的日常。__读《县中的孩子》有感。

  • 柏年树人
    柏年树人
    5 个月前

    教育是可以很朴素的。 回到教育常识。在一所学校里,师生相互守望,相互呵护,都不好高骛远,老师勤勤恳恳教书,学生安安心心学习。劳逸结合,不过分地压榨学生,不是像今天这样,逼着孩子只争朝夕地玩命学习。 恢复教学常规。高中阶段应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文理通识教育和体育教育。以前高考分文科和理科,后来又搞讲文综和理综,现在新高考又以物理和历史为主线分成了两大类。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对不同学科建立充分的认知,就不得不做出如此重要的选择。现在到了大学,不是全面进行专业化学习,反而进行全面涉及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分布式通识教育。

搜索
最新评论
  • 老柏1974
    老柏1974
    2 个月前
    父母示弱,亦是大智慧。
    智慧示弱以退为进 做生长型父母成全生命之舞
  • 老柏1974
    老柏1974
    4 个月前
    孩子读书,家长也要学习。
    打造理想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五大关键策略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不和其他孩子比较相当考验家长对未来的认知...
    打造理想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五大关键策略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是指教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
    未来教师的有哪些特征和标准要求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很有道理和启发。
    朱明伟:教育,是做出来的学问!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时代给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新时代教师角色的升华与挑战
  • 刘老师
    刘老师
    4 个月前
    终于学明白了。
    初中生心理特征分析与应对策略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同上
    深圳外国语学校:回归教育本原,从我做起,不卷了!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同上
    未来教师的有哪些特征和标准要求
  • 微信用户
    微信用户
    4 个月前
    很有道理。
    未来教师的有哪些特征和标准要求
渝ICP备19011007号-3 powered by Laobai2024.11.2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