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聚焦高中教育这一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以扩大普通高中资源为基点,以实施综合高中、科技高中改革试点为抓手,全面深化高中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浙江基础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一、着力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
根据我省人口变化与基础教育资源调配的预测分析,预计2033年达峰,存在较大的学位缺口。为积极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们将扩大普高资源作为首要任务,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编制《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划(2024—2028年)》,多措并举推动普通高中资源扩容。
一是办实一件事。2024年,“普通高中扩容增量工程”(新增2.4万个普高学位)纳入省教育厅为民办实事项目;2025年,“新增2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画好一张图。以设区市为单位,对照2025年、2028年、2030年、2035年4个时间节点,画好学龄人口预测模型图,着力实现对高中资源精准配置。三是建好一个库。目前,全省已储备新建高中项目113个;其中,到2028年计划建成84个项目。全省储备现有高中扩容挖潜项目156个;其中,到2028计划建成项目134个。
下一步,我们将聚力高中建设五年规划,通过新增建设、挖潜扩容、灵活调配、贯通使用、教师调配等方式,以人口净流入的中心城区为支持重点,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高中”的迫切期盼。
二、稳步推进综合高中改革试点
我省在前些年探索普职融通班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学校作为首批综合高中改革试点校,重点在课程融通、学分结构、双师队伍、多元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更多选择的高中教育。
一是明确办学定位。强化“职普融通”,淡化“普职分流”,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自主选择未来的职业或学习方向,搭建多样化成才的立交桥。二是注重融合育人。一方面,突出文化学科素养,将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和历史等必修课程,设定学分要求。另一方面,将相应的职业类课程纳入必修课,设置相应学分。三是突出多元选择。在课程互融、学分互认和升学通道上,给予综合高中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如学生可自主选择后续课程模块,实施“选课走班”。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综合高中办学定位和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在课程体系构建、办学标准研制、评价机制探索、职普资源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积极探索科技高中新路径
我省在全面总结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初中《科学》和高中《技术》综合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技高中新模式,聚焦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夯实科学素养。实施“沃土计划”,重点聚焦科学核心素养,强化实验探究,注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和工程启蒙教育。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在夯实国家规定学科基础上,聚焦数理化生、信息科技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三是强化实践教学。 高标准建设和开放使用实验室与科创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潜能。四是深化协同育人。加强科技高中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实质性合作,通过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互聘、活动联办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阶的学习平台和科研体验。
下一步,我省将启动试点,研制“科技高中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改革一直是浙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我们将以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做深做实高中阶段三项改革试点,努力为全国贡献浙江案例、浙江素材。
作者: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春雷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