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高考知识
登录
搜索
登录
首页
老柏
列表
2025/2/26
学校教育
教育共同体与现代化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路径
教育共同体与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育进步。教育共同体强调多方协作与共享,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社会基础;而现代化治理体系则为共同体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两者目标一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通过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261阅读
0评论
2025/2/25
学校教育
陶行知教育理念:生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主张教育应融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倡导民主教育,呼吁教育面向所有人,尊重个性与需求,培养独立思考和公民素养。同时,陶行知重视终身学习,认为学习不应止步于课...
1487阅读
0评论
2025/2/24
学校教育
教育情怀的内涵与校长的实践路径
教育情怀是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体现于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感,以及对教育理念的坚守。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师发展,推动教育创新,营造积极校园文化,与家长社会合作,关注教育公平,并以身作则。这样的校长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校走向美...
869阅读
0评论
2025/2/24
学校教育
培养教育情怀成为卓越校长的四大关键要素
教育情怀是指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不仅关注学生个人成长,还致力于培养有责任感、创造力的社会成员,并构建公平包容的学习环境。成为有教育情怀的校长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支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推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
484阅读
0评论
2025/2/23
学校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与创新文化,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提升人类福祉,并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个体获得知识与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得以减少不平等,增强公民意识;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与进步,应对全球挑战,共同迈向和谐未来。
399阅读
0评论
2025/2/3
学校教育
DeepSeek创作:以父母之心办教育
教育,是塑造未来的事业;教师,是点亮心灵的引路人。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应以父母之心办教育,用爱与责任浇灌每一颗幼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以爱为基,用心呵护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以同样的心态对待学生。每一个孩...
1010阅读
0评论
2025/2/3
心理健康
再问DeepSeek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罹患抑郁症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可以从哪些方面预防抑郁症?
中小学生抑郁症发病率上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其成因涉及多个维度,预防措施也需要系统性应对。以下从成因与预防两个层面进行专业分析: 一、成因解析 (一)教育生态压力 -超负荷学业竞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内卷"加剧,"题海战术"...
722阅读
0评论
2025/2/3
学校教育
以父母之心办教育:让教育爱在制度土壤中生根
当教育行政部门以父母之心审视教育时,行政决策便不再是冷冰冰的政策文本,而是转化为对千万个家庭期待的温情回应。这种转换需要超越工具理性的桎梏,在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的交界处,建构起教育爱的实践哲学。 一、解码父母之心的三重镜像 生命完整性期待折射出教育本质的回...
837阅读
0评论
2025/2/3
学校教育
教育:一场唤醒生命的诗意耕耘
在晨光熹微的校门前,无数双父母的手将稚嫩的小手交到教师掌心,这个重复了千百年的动作里,蕴含着人类文明最深邃的密码。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两代人共同书写的成长史诗。当我们将教育者的角色与父母之心相叠合,教育的本质便如晨曦穿透薄雾般澄明...
1127阅读
0评论
2025/2/3
学校教育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一圈圈向外扩展的,形成了一种“差序”的结构。 核...
2104阅读
0评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