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英教授说:拔尖创新人才有时候是“拔”不出来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深以为然。
当前,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在中小学校已成新一轮热潮。此时,基础教育“各类名校”,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举办各种隐性或显性的选拔考试、学科竞赛,“掐尖”优秀生源,为自己更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储水蓄能。这样极富“家国情怀”的教育追求,我们在看到其积极正向的一面,更要看到“绝大多数”学校、家长、学生为此“殚精竭虑”,在“奥赛”一条道上“你争我赶”后的无助和无望。
教育是向善的事业,是直面人生命的事业。教育的百花园里,教师的色彩本就缤纷多彩,我们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激情去点燃和唤醒每一位成长中、发展着的生命,就应该允许我们的学生千姿百态,以最为积极且阳光的心态,引领他们坦然面对成败得失,顺应生命四季,让花成花。学生有了各自专属的标签,才有了校园生活的精彩纷呈。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区。花各有期,人各有别,我们都在生命的时序里扮演着独特的自己。
教育人都懂的道理,但我们都被“现实裹挟”,在从众的追求中往往迷失了“教育初心”。每一位师者,一定要看到且要看清教育的“差异”,一定要客观承认教育“差异”存在的必然合理性。只要每一位教育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始终向善向美向上的去追求,无限靠近那个完美的自己,我们都是优秀的教育人。
因此,我们要把教育的目光看得宽泛一些、长远一些、透彻一些,把注意力放在“做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教无类”的理念,共同抵御功利主义对教育的严重侵蚀。最终,引领每一个生命在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