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的早教老师,只能是身为父母的你。
想让孩子自律,父母做对这5件事。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 “有一种品质,可以让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也能脱颖而出,这种品质既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普通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往往就差在自律上!
那么该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律呢?
第一、父母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和习惯。
我们要想让孩子成为自律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做到自律。 比如,父母可以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坚持按时完成工作、学习等任务。
这样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学会如何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第二、父母给予了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一个受到信任和尊重的孩子,会更有信心和动力去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自律,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当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耐心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和惩罚。
第三、父母教会了孩子如何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
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份详细的计划,是帮助孩子实现自律的关键。
可以指导孩子设定具体、可行、有意义的目标。比如,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每天练习一定时间的乐器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让孩子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自律的习惯。
第四、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
一个能够自我反思的孩子,会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找出不足并努力改进。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写日记、进行周总结等方式。让孩子回顾自己的行为和经历,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在未来做得更好。
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成为一个高度自律的人。
第五、要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我们不要对孩子采用俯视的角度,这样往往造成孩子的抵触心理。
遇到事情时要和孩子沟通讨论,孩子在受到尊重时,自尊心会加强。
一个有自尊的孩子才会更加自律,对自己也更有约束性行为,这里也暗合了之前所说的角色期待教育。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孩子对父母也会有深深的依恋心。这样教导孩子时,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来自我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