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大脑神经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之一,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形成的习惯往往会伴随孩子整个学习生涯,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用更少时间获得更好效果;培养责任感和自律品质;建立积极的学习体验,避免厌学情绪。
反之,拖拉磨蹭、应付了事等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学习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自信心受挫、亲子关系紧张,势必会影响到初中、高中及以后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建立规律的学习作息。
固定学习时间和地点,帮助孩子形成生物钟。例如,放学回家休息30分钟后,在书桌前开始作业。研究发现,稳定的作息能减少意志力消耗,让学习更高效。
第二,打造专属学习空间。
创设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拿走手机、玩具等干扰物,书桌上只放置当前学习需要的物品。孩子在学习时,家人们要避免嘻嘻哈哈当面玩手机、刷视频,特别不能放大音量制造噪音。有的家长一同看书学习,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第三,引导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
前期暂时不用管作业质量,首先确保孩子能够主动去做作业,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再慢慢提高质量。这个环节,可以同孩子约定做作业的规则和底线,突破底线时,一定要给予严厉惩戒,必要时可联合老师找准恰当时机实施“联合惩戒”。这时家长不能“心软”。家长如果做到这些,后面就不用辅导作业了,孩子的成绩也不会差。
网上那种教导孩子“学得进去就学、学不进去就算了”之类的观点,其实是最愚蠢的。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大脑神经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之一,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形成的习惯往往会伴随孩子整个学习生涯,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用更少时间获得更好效果;培养责任感和自律品质;建立积极的学习体验,避免厌学情绪。 反之,拖拉磨蹭、应付了事等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学习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自信心受挫、亲子关系...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