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学生问我:学校本来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打造“书香校园”?
想了一晚上,发现这有点儿悖论,“书香校园”确实容易引发困惑,是一个现代教育语境下的文化建构命题。
当学习被工具理性主导,学校成为知识加工厂,“书香校园”建设就是对应试教育的文化抵抗,通过重构阅读生态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是媒介环境变化后的代际适配和纸质阅读文化的战略性保存,从而培养深度思维能力,更是在知识碎片化时代,校园需要建构新的文化仪式和对书香集体记忆的再生产,这应当成为文化自觉的隐喻符号。
当晨诵暮读,成为校园、家庭和社会常态,文化自信会雕刻进DNA,正如几十年前打开每一本新书,用鼻息感受书香,深呼吸后的细胞记忆,仍清晰如昨天。
所以,读书人要“读书”,教书人更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