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习感受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相反,学习感受——即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乐...
  • 家庭关系对儿童心理、行为、认知和社会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安全依恋、积极反馈和有效沟通有助于培养自信、自律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家庭冲突、高压管控和忽视则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和叛逆行为。研究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语言暴露和文化传承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思维模式和文化...
  • 拥有一个性格强势的妈妈,孩子的成长体验充满挑战与压力,但也可能收获自律与责任感。强势妈妈严格的要求和高期望能促使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追求卓越,但长期高压环境也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导致缺乏自信或逆反心理。关键在于妈妈如何在严格与关爱间找到平衡,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将...
  • 读书赋予我们知识与视野,拓展选择权,使我们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决策者,掌握命运,追求内在自由与精神满足。
  • 脆弱的优越感是指孩子因家庭教育不当而形成的一种表面自信、实则易受外界评价影响的心理状态。这种优越感往往建立在外部条件(如物质、成绩、外貌等)而非内在品质(如努力、韧性、同理心等)之上,一旦遭遇挫折或批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或极端情绪。以下是其危害及纠正建议:...
  • 一、现实困境:暴力阴影下的童年崩塌 案例1: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摧毁2023年北京安定医院接诊的13岁患者小林(化名),其病历显示:父亲因工作压力,每周至少3次用皮带抽打其臀部和大腿“纠正坐姿”,母亲则在其数学试卷上用红笔批注“...
  •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按照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综合影响程度(包括心理、社会适应、价值观塑造等维度)进行的排序及分析: 第一层级: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 家庭情感忽视与暴力 躯体/情感虐待:肢体暴力、语言羞辱、情感冷暴力,直接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
  •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2002年,男,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任巴黎高等研究学校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
  • 做生长型父母,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用沿袭和本能传承的“糟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而是爱得理智,爱而有度,知道“在场”和“退出”的辩证选择。
  • 做生长型父母,是一种积极人生的价值追求,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引领。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票,我们要用自己不断向上生长的力量,激励、引导、示范,和孩子一道争做每一个阶段里最好的自己,实现生命共生,价值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