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呼和浩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018 年, 随着“放管服” 改革不断深入, 呼和浩特市积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着力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 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更少的办证要求、 更简单的审核流程和更丰富的服务方式正成为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的 “新常态”, 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一、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为新起点,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 2018 年 6 月 21 日, 呼和浩特市通过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体制突破, 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以刀刃向内、 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政府自身革命, 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 坚持依法改革、 稳步推进的原则, 合理凋整部门职能, 实现审批和监管有效分离;坚持事权集中、 精简高效的原则, 集中部分行政许可权到一个部门, 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坚持审管分离、 强化监管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和执法体系, 强化市场主体责任 坚持优化服务、 便民惠民的原则, 以便民利企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目前, 呼和浩特市有 28 个市属部门共承担 214 项行政许可事项。结合实际, 按照自治区 “ 应划尽划, 不划为例外” 的要求, 坚持 “ 一次性设计到位、 问题导向、 应划尽划、 集中高效” 的原则, 将 18 个部门承担的 112 项行政许可事项和 10 项其他行政职权、 3 项行政确认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 “ 编随事走, 人随编走” 的原则, 连审批人员带审批事项一并划转。划转后行政审批服务局设有市场准入、 交通城管、 文教卫体、 公共事务、 农林水务、 投资建设六个业务板块, 每个板块分别设立综合受理窗口, 统一运用 “ 一窗综合受理” 系统, 模拟执行 “ 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 审批模式。 相对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局的行政许可事项, 由市政府向社会公开, 原行政管理部门不再行使, 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法履行审批职责,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管理部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制定规划和标准、 提供服务、 加强监督检查上来。 全面开展集中审批 “ 只进一扇门” 服务。按照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 我们梳理出了“ 只进一扇门” 事项清单, 共涉及 19 个市级部门和 9 家企业单位承担的 273 个事项。未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事项, 严格执行 “ 三集中、 三到位” 要求, 彻底将部门事项、 审批人员整合到审批办整建制进驻服务大厅, 全面推行 “ 一窗受理、 合并审查、 一东审批、 一站办结、 一窗出证” 审批模式, 实现审批服务 “ 只进一扇门”, 解决审批时间长和盖章多、 材料多等突出问题, 对现场勘查、 集体讨论、 专家论证、 听证或公告等程序实行扎口管理, 对所有证照实行受理窗口统一发证。 组建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 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抓手,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创新行政审批方式,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节省行政审批资源,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 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形成科学合理、 精干高效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 二、以“一网通办”改革为着力点,着力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 ( 一) 完善制度, 细化责任 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 自治区党委、 政府的部署和要求, 呼和浩特市制定出台了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 互联网 +政务服务” 工作的实施意见》 ( 呼政发 [2018]15 号)、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互联网 +政务服务” 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呼政办发 [2018] 27 号)、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推进 “ 互联网 +政务服务”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 呼政办字 [2018] 57 号) 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细化了呼和浩特市推进 “ 互联网 +政务服务” 的工作目标, 明确了各地区、 各部门承担的任务, 提出了指向性、 针对性、 操作性较强的政策要求, 从顶层设计、 完善机制、 资源整合、 开放创新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 二) 构建平台, 一网通办 整合构建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构建集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 网上办事、 业务办理、 中介服务、 电子监察和数据共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 逐步推进市、旗县区、 乡镇三级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服务。 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建设智慧城市中五大平台的政务服务与网上审批平台, 按照 “ 平台 +数据 +应用“ 的建设思路, 构建一个全市统筹、 整体联动、 部门协同、 一网办理的 “ 互联网 +政务服务“ 体系, 包含 14 个业务子系统。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 已有 11 个系统投入使用, 分别是:网上办事大厅、 门户网站、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掌上政务 App、 移动审批 App、 大厅管理系统、 电子证照系统、 事项动态管理系统、 审批业务办理系统、 一窗综合受理系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九个旗县区的业务系统也已陆续上线运行;探索建立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推进群众网上办事 “ 一次认证、 多点互联“, 实现多渠道服务的 “ 一网通办“, 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借助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 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 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 建立完善电子证照库, 实现群众办事 “ 一号“ 申请, 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等。以身份证号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 采集沉淀个人或企业提交过的相关材料, 存入用户资料库。 ( 三) 网上办事, 全程监控 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 延长网上办事链条, 切实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已接入自治区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实现了平台注册用户互认。 呼和浩特市网上办事大厅进驻 14 个市级部门 ( 其中 17 个市级部门事项已划入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包含市级各类事项 210 项, 其中进驻事项网上可办率达 77.14%, 划转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8%。截至目前, 通过平台累计办理各类事项21086 项, 实现了事项办理全程留痕、 全程监控。通过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系统, 实现了市、 旗县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发布、 规范管理。截至目前, 已完成 161 个单位 1274 个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以及流程表单的定制, 其中市级事项 331 项、 旗县区事项 943 项。 ( 四) 两微一端, 拓展应用 创新推动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向 “ 两微一端“ 等平台拓展延伸, 为群众提供多样性、多渠道、 便利化服务。一是早在 2013 年开通了 “ 呼和浩特政务服务“ 官方微博 ( 并已实名认证), 是全自治区12 个盟市级政务中心第一个开通官方微博的, 内容涉及小额担保贷款受理审批、 教师资格认定、 土地招拍挂、 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方面, 全部是与市民办理审批事项有关的内容, 微博的原创率在 98%以上。二是改版完善 “ 呼和浩特政务服务“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实现了与网上办事大厅的数据实时同步, 提供办事指南、 在线评价、 进度查询、 在线咨询和网上申报等功能。目前共有关注用户 3000 余人, 并及时答复公众咨询。三是实现了审批业务从桌面端向移动端的延伸。通过政务服务移动审批 App, 审批人员使用手机就可以实现对办理事项的受理、 审核、 批准操作, 回复公众提出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 三、以不动产登记、交易、税务“一窗式”综合受理为突破点,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在国务院第五次督查中, 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 交易、 税务 “ 一窗式“ 综合受理被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实行 “ 五个一“ 工作模式, 为市民提供便利。设置综合受理窗口, 流程化繁为简, 由原来的先交易、后核税、 再登记串联式受理模式整合为 “ 五个一“ 的综合受理模式, 能通过信息共享交换的资料, 不再让申请人重复提供, 实现 “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 五个一“ 分别为:一次取号, 将不动产登记、 交易、 税务三部门原本各自独立取号流程进行归整合并, 合三为一, 构建三部门联合预审服务体系, 在要件材料齐全的前提下, 只需一次取号, 可以办理三部门的业务, 实现 “ 一号叫到底“ 。一套材料, 将交易、 税务、 登记所需要件材料进行合并, 剔除重复件, 取消了交易部门抵押确认环节。涉及交易合同审核、 备案、 确认告知、 合同网签、 房源核验, 由交易部门在综合受理窗口内部及时办结, 无须企业和群众提供, 并向社会公布一套法定要件材料。一个平台, 建立不动产登记、 交易、税务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平台, 网络互联互通, 数据实时共享, 结果互认, 实现 “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一窗受理, 将不动产登记、 交易、 税务三部门原本各自独立的受理窗口整合为 “ 品字形“ 综合受理窗口, 不动产登记部门工作人员负责窗口统一受理, 见证当事人, 进行信息录入并实时推送到中间库。房产部门、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并行办理各自部门业务并将结果实时推送到中间库, 三部门结果互认归档。一次办结, 连同税务部门缴税, 综合受理窗口一次即可办结三部门业务, 群众可自主选择证书快递服务, 实现 “ 最多跑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