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省网上政务大厅软件项目技术方案
某某省网上政务大厅项目软件部分 技 术 方 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项目总体理解1 第一章 项目概述2 1.1 项目基本信息2 1.2 方案导读2 1.3 XX在本项目中的优势4 1.3.1 行政审批系统项目的业务经验4 1.3.2 优秀的企业综合实力5 1.3.3 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5 1.3.4 一站式的软硬件集成服务5 1.3.5 基于成熟、领先的技术支撑平台5 1.3.6 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6 1.3.7 标准化设计与卓越的产品支撑6 1.4 参考标准及规范6 1.4.1 国家和党委系统文件6 1.4.2 计算机技术相关标准7 1.4.3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7 1.4.4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8 1.4.5 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9 1.4.6 通信行业标准11 1.4.7 网络安全标准12 1.4.8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12 1.4.9 其他标准和规范13 1.4.10 工程标准和规范13 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15 2.1 建设背景15 2.2 项目需求分析16 2.2.1 总体需求16 2.2.2 技术需求17 2.2.3 业务需求18 2.3 建设目标21 2.4 建设内容21 2.4.1 建设行政权力运行系统21 2.4.2 建设权力运行信息管理系统22 2.4.3 建设全省统一办件信息库22 2.4.4 建设全省电子证照库22 2.4.5 制定相关标准规范。23 第二部分 总体架构及技术解决方案24 第三章 项目总体架构25 3.1 设计原则25 3.2 总体设计思路27 3.3 系统技术路线27 3.3.1 概述27 3.3.2 开发技术体系28 3.3.3 关键技术33 3.4 系统体系架构35 3.5 技术选型概述37 3.6 逻辑部署结构38 3.7 平台规划38 3.7.1 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38 3.7.2 建立统一的接口规范39 3.7.3 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39 3.7.4 建立统一的用户认证39 第四章 行政权力运行系统40 4.1 概述40 4.2 申报40 4.2.1 网上申报40 4.2.2 网上预约41 4.2.3 网上预受理43 4.2.4 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备案43 4.2.5 信息校验48 4.2.6 信息辅助录入48 4.3 受理49 4.3.1 受理流程50 4.3.2 收件登记51 4.3.3 外网预审53 4.4 办理53 4.4.1 事项办理54 4.4.2 收费管理63 4.4.3 多级联动64 4.4.4 备案办理65 4.4.5 代办管理67 4.4.6 中介管理69 4.5 基础组件73 4.5.1 用户管理73 4.5.2 工作流组件76 4.5.3 表单组件94 4.6 反馈102 4.6.1 申报查询102 4.6.2 办件结果公示103 第五章 权力运行信息管理系统104 5.1 概述104 5.2 事项分析104 5.3 业务分析105 5.4 收费分析105 5.5 绩效分析105 5.6 投诉分析106 5.7 投资分析106 5.8 咨询分析106 5.9 评议分析106 5.10 网上申报分析107 5.11 并联审批分析107 5.12 监察分析107 5.13 BI工具108 5.13.1 仪表盘108 5.13.2 灵活查询109 5.13.3 统计报表110 5.13.4 多维交互分析111 5.13.5 自助分析115 5.13.6 基础服务管理117 5.13.7 移动终端展现121 5.13.8 定制开发与集成122 第六章 数据中心123 6.1 办件信息库123 6.2 电子证照库123 6.2.1 电子证照的规范124 6.2.2 电子证照的信息组成124 6.2.3 电子证照的生成124 6.2.4 电子证照管理127 6.2.5 建库与应用127 第七章 制定相关标准规范129 7.1 标准规范体系结构129 7.2 标准规范编制依据130 7.3 需制定的标准规范130 7.4 标准规范编制过程131 7.5 标准规范编制队伍132 第八章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133 8.1 XX系统应用平台LW-UCAP133 8.1.1 平台技术架构134 8.1.2 平台的优势与特点135 8.1.3 功能体系结构139 8.1.4 快速开发特性145 8.2 系统管理148 8.2.1 菜单管理148 8.2.2 工作日设置管理149 8.2.3 可视化流程定制子系统149 8.2.4 可视化表单定制子系统167 8.2.5 收费类型管理175 8.2.6 数据备份及恢复176 8.2.7 日志管理177 8.2.8 审批用语管理180 8.2.9 授权管理180 8.2.10 安全管理180 8.2.11 其他管理181 第九章 原有相关数据迁移183 9.1 数据迁移的阶段183 9.1.1 设计数据移植方案183 9.1.2 进行数据模拟移植183 9.1.3 测试数据模拟移植184 9.1.4 准备实施数据移植184 9.1.5 正式实施数据移植184 9.1.6 测试数据移植效果184 9.2 数据迁移的重点184 9.3 对数据的检查185 9.4 数据迁移后的校验185 第十章 系统安全设计186 10.1 加密/解密186 10.2 签名/认证186 10.3 用户及权限管理186 10.4 身份认证186 10.5 审计管理186 10.6 审计分析告警186 10.7 审计信息查询187 10.8 系统安全认证187 10.8.1 统一认证服务187 10.8.2 统一授权服务188 10.8.3 统一审计服务194 10.8.4 审计与责任认定195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方案196 11.1 项目总体进度安排196 11.2 项目前期阶段197 11.2.1 合同签订197 11.2.2 组建项目团队197 11.2.3 项目启动会198 11.2.4 编制项目具体实施计划198 11.2.5 项目实施计划评审199 11.2.6 质量保障199 11.2.7 交付成果199 11.3 项目准备阶段199 11.3.1 客户准备事宜199 11.3.2 需求调研与分析200 11.3.3 需求分析评审201 11.3.4 系统规划设计201 11.3.5 验收测试规划202 11.3.6 阶段质量保障202 11.3.7 需求分析阶段质量保障202 11.3.8 规划设计质量保障202 11.3.9 阶段风险控制203 11.3.10 交付成果204 11.4 项目实施阶段205 11.4.1 系统开发205 11.4.2 系统开发测试205 11.4.3 软件系统安装配置206 11.4.4 质量保障207 11.4.5 风险控制208 11.4.6 交付成果211 11.5 系统开发测试211 11.5.1 软件系统安装配置212 11.5.2 质量保障213 11.5.3 风险控制214 11.5.4 交付成果216 11.6 试运行阶段216 11.6.1 质量控制217 11.6.2 风险控制217 11.6.3 交付成果218 11.7 项目验收阶段218 11.7.1 验收标准218 11.7.2 验收步骤218 11.7.3 自检及试运行验收218 11.7.4 最终验收219 11.7.5 交付成果219 11.7.6 最终交付物219 第十二章 售后服务方案221 12.1 维护响应计划目标221 12.2 项目服务组织保障221 12.2.1 人员结构221 12.2.2 项目服务组人员职责222 12.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服务方式223 12.3.1 提供本地化服务223 12.3.2 常驻现场服务223 12.3.3 零时间电话响应223 12.3.4 系统自检服务223 12.3.5 性能优化服务224 12.3.6 系统合理化建议224 12.3.7 技术交流224 12.3.8 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224 12.4 项目验收后保修期内维护技术支持手段224 12.4.1 实时响应服务224 12.4.2 400专业服务热线224 12.4.3 快速的现场服务225 12.4.4 修补程序发布225 12.4.5 厂家售后服务225 12.4.6 定期检查225 12.4.7 定期访问交流225 12.5 相关服务表格226 第十三章 培训方案228 13.1 培训目标228 13.2 分层次培训(培训对象)228 13.2.1 领导层培训228 13.2.2 普通用户层229 13.2.3 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229 13.2.4 技术人员培训229 13.3 培训组织保障229 13.3.1 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229 13.4 教学方案230 13.4.1 实践培训231 13.4.2 集中培训231 13.4.3 研讨会231 13.4.4 远程培训232 13.4.5 一对一培训232 13.5 多样化的培训资料232 13.5.1 纸质培训手册232 13.5.2 网络下载233 13.5.3 多媒体233 13.5.4 光盘233 13.6 培训规模233 13.7 培训阶段安排233 13.7.1 开发阶段234 13.7.2 系统安装部署阶段234 13.7.3 调试234 13.7.4 试运行234 13.7.5 验收234 13.8 培训内容设计234 13.9 培训计划235 第三部分 设备配置清单237 第十四章 设备配置清单238 第四部分 原厂出厂配置表及原厂中文使用说明书239 第十五章 原厂出厂配置表及原厂中文使用说明书240 15.1 产品概述240 15.2 特点和优势241 15.3 产品配套服务241 15.4 与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242 15.5 功能模块简介243 15.5.1 统一服务平台244 15.5.2 仪表盘251 15.5.3 灵活查询257 15.5.4 业务报表261 15.5.5 多维分析267 15.5.6 自助分析组件269 15.5.7 移动终端展现平台272 15.6 Smartbi技术架构283 15.6.1 应用架构283 15.6.2 总体技术架构284 15.6.3 SDK技术体系285 15.6.4 多维引擎体系架构286 第五部分 技术响应表288 第十六章 技术响应表289 第六部分 系统实施设计291 第十七章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力量及技术措施292 17.1 质量保证组织292 17.2 质量保证工作流程293 17.3 质量保证管理293 17.3.1 质量保证规划294 17.3.2 质量评估294 17.3.3 质量记录294 17.3.4 更正行动监督295 17.3.5 签证295 17.3.6 支援审查和稽核295 17.4 质量保证措施296 17.4.1 采用的技术规范与标准296 17.4.2 工程人员自检职责及要求296 17.4.3 工程试验与检测措施296 17.4.4 工程实施过程质量保证措施297 17.4.5 本地化客户服务299 17.4.6 7×24小时响应计划299 17.5 主要技术和管理文件299 第十八章 施工组织方案及人力资源安排301 18.1 组织结构301 18.2 职责说明301 18.2.1 项目领导小组302 18.2.2 项目经理302 18.2.3 专家咨询组303 18.2.4 实施小组303 18.2.5 质量保障组304 18.2.6 培训组304 18.2.7 开发组304 18.2.8 文档管理305 18.3 项目管理措施305 18.3.1 项目的计划制定305 18.3.2 项目的跟踪与控制306 18.3.3 项目的风险及规避307 18.4 工程分工界面309 第十九章 项目实施人员一览表310 19.1 系统分析师311 19.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311 19.3 软件工程师312 第二十章 工程量/原材料、人工费清单314 第二十一章 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的内容和措施316 21.1 技术培训316 21.2 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317 XVII 第一部分 项目总体理解 1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基本信息 1.2 方案导读 为了节约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时间,方便各位领导和专家有针对性的阅读,本节对各章节进行索引和导读。 本册为技术方案共分二十一章,我们作出以下阅读建议: 以上的导读只是根据XX公司编写本方案的内容,所提出相应的阅读建议,以方便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业主阅读。 1.3 XX在本项目中的优势 1.3.1 行政审批系统项目的业务经验 XX软件在行政审批系统业务方案具有成熟的案例,拥有多种相关的业务专家,提供行政审批系统项目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以提供包括网上行政审批、权力阳光政务平台等在内的一体化网上行政服务中心解决方案。 同时,作为XX软件建设本项目的原型产品:XX网上行政审批软件系统、XX应用平台系统均在“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产品的认可,确保了本项目建设的技术优势与成熟可靠。 XX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在总结各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业务操作流程与模式更加成熟,能为公众和办事人员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产品符合XX省电子政务与网上行政审批整体规划要求,满足XX省电子政务相关标准,贴近XX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 1.3.2 优秀的企业综合实力 1.3.3 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 XX软件长期专注于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成熟的电子政务软件产品,具有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周到专业的服务。 1.3.4 一站式的软硬件集成服务 XX软件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可以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集成服务,特别专长于大型集成项目,可以为客户提供全程的软硬件一体化服务。 1.3.5 基于成熟、领先的技术支撑平台 1.3.6 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整体安全需求,统一规划安全保障体系,解决用户管理、认证、统一授权或集中分布式授权、数据安全与安全审计的问题,提供一致的访问控制、认证授权和信息加密服务。系统提供灵活的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可以灵活的定制管理层级模式,充分贴近业务需求,满足因组织结构、人员、业务流程调整等原因造成的安全管理问题。 1.3.7 标准化设计与卓越的产品支撑 遵循标准化与组件化原则,整体方案符合电子政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支持XML标准的事务处理技术。引进先进的组件化思想,减少各模块间的关联性,将耦合度降为最低,形成可独立存在的组件。这样既可降低项目风险,又可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有利于长远发展。 1.4 参考标准及规范 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将充分遵循国家和XX省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文件、国家建设与管理局以及电子政务标准以及国际上成熟的业界规范。 1.4.1 国家和党委系统文件 序号 文件名称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2 《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重点建设任务》,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08 3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关于印发〈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的通知》(国信办[2003]2号) 4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国家保密局 5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要求》,国家保密局 6 2004年10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7 200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 1.4.2 计算机技术相关标准 序号 文件名称 1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2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1998); 3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 15538-1995); 4 《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 5 《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93); 6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 7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 9385-88); 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 9386-88); 9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505-90); 1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90); 11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2394-93); 12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1.4.3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 14915:1994 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 2 GB/T 5271.20:1994 数据处理 词汇 第20部分:系统开发 3 GB/T 12118:1989 数据处理 词汇 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 4 GB/T 5271.23:2000 信息技术 词汇 第23部分:文本处理 5 GB/T 5271.27:2001 信息技术 词汇 第27部分:办公自动化 6 电子政务术语 7 GB/T 1988-1998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 8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9 GB 13000.1-1993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 10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11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12 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13 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 14 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 15 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 1.4.4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 13502-1992 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 2 GB/T 14079-1993 计算机软件维护指南 3 GB/T 14394-19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维护性管理 4 GB/T 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5 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6 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 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7 GB/T 18234-2000 信息技术 CASE工具的评价与选择指南 8 GB/T 18491.1-2001 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9 GB/T 18492-2001 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10 GB/T 18493-2001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11 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12 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13 GB/T 9385-19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14 GB/T 9386-19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15 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16 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1.4.5 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 15635-1995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2 GB/T 15635.1-1999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第1部分:批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 3 GB/T 15635.2-XXXX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第2部分:交互式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 4 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 5 GB/T 7026-1986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 6 GB/T 7027-XXXX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则和方法 7 GB/T 17710-1999 数据处理 校验码系统 8 GB/T 12404-1997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10 GB/T 10114-1988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11 GB/T 70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12 GB/T 3469-1983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13 GB/T 13959-1992 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 14 GB/T 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15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 16 GB/T 9704-2000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17 GB/T 826-1989 发文稿纸格式 18 GB/T 9705-1988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19 GB/T 17298-1998 单证标准编制规则 20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1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 21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2部分:数据元分类 22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 23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4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 24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5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 25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6部分:数据元的注册 26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 27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 28 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 29 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 30 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 31 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 32 XML业务表示规范 1.4.6 通信行业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YD 5037-97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2 YD/T 802-1996 消息处理系统 消息存储 抽象服务定义 3 YD/T 819-1996 数据传输链路和系统的性能分配及限值 4 YD 5036-97 智能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5 YD/T 849-1996 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 6 YD/T 761-95 词汇——维护术语和定义 7 YD/T 1141-2001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8 YD/T 1133-2001 数据通信名称术语 9 YD/T 1132-2001 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 10 YD/T 1131-2001 基于包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呼叫信令协议及媒体流打包技术 11 YD/T 1130-2001 基于IP网的信息点播业务技术要求 12 YD/T 1123-2001 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 1.4.7 网络安全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A 163-199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 2 GA 216.1-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部件 第一部分:安全功能检测 3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4 GB/T 17900-1999 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 5 GB/T 18018-1999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6 GB/T 18019-1999 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7 GB/T 18020-1999 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1.4.8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 14814-1993 信息处理文本和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 2 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信息交换平台技术要求 3 信息技术 可扩展置标语言(XML) 1.4.9 其他标准和规范 序号 文件名称 1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包括总则、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六个部分 2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包括总则、公文体、显现、办理、交换、归档、安全七个部分 1.4.10 工程标准和规范 系统实施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符合国际、国家和XX省有关条例及规范。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7427-87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 2 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3 EIA/TIA-568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4 《XX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 5 ISO/IEC11801-95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 6 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7 GB/T 15538-1995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8 GB 8566-88 《软件开发规范》 9 GB/T 14079-93 《软件维护指南》 10 GB 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11 GB 9385-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12 GB 9386-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 13 GB/T 12505-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14 GB/T 12504-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15 GB/T 12394-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 2.1 建设背景 2009年,XX省政府办公厅启动了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并于2010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主要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省电子监察系统等平台构建以推动省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全面上网运行为目标,实现了办事指南、网上答疑、在线申报、网上办理、证照比对、并联审批、进度查询、评价投诉、统计监督等9大功能。虽然我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运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覆盖不全、应用不深、时效不强等问题,与社会公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顺应新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趋势,根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省政府决定启动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三级联动的XX省网上政务大厅(以下简称“省网上政务大厅”)。 省网上政务大厅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充分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挖掘等智能化信息技术,在整合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群和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等电子政务系统基础上,按照省市县三级平台的模式构建,实现全省政府行政审批等服务管理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逐步形成品牌一体化、服务规范化、体验便捷化、建设集约化、资源共享化的覆盖全省的网上“政务超市”。当前一个时期,重点建设贯通省、市、县(市、区)所有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综体框架包括: (一)一个服务门户。 以统一界面、统一导航、双向链接的原则,形成联通省市县三级的省网上政务大厅服务总门户,开设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三大功能。通过门户网站、移动APP、数字电视、微信公共账号等渠道,以一证通行、一站申办、一网查询的方式,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以行政审批为重点的各类政务服务。 (二)三大支撑平台。 ——业务应用平台。建设覆盖行政审批等服务管理事项信息管理平台、网上运行平台、电子监察平台等业务系统,为行政权力的规范梳理、服务优化和有效监督提供网络技术支撑。 ——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权力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电子证照库等,为政务协同、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政务云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共享平台,为各地、各部门提供统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服务。 (三)两大保障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制订行政审批等服务管理事项网上运行的业务规范、数据规范、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政务云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规范。 ——安全信任体系。建设符合有关规范的网络实名身份认证信任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2 项目需求分析 2.2.1 总体需求 (一)建设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对现有XX省网上办事大厅的网上审批系统和XX省政府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进行升级,基于用户管理、工作流组件、表单组件等基础组件,建设符合统一规范全省使用的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满足未建或拟升级业务系统的各级政务部门和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需要,由申报、受理、办理、反馈等部分组成,并提供多级联动、代办管理、中介管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理等功能。其中,办理环节仅限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外的权力事项的办理的实现不纳入本期开发范围。 本项目实施范围包括省级50个部门经评估后需纳入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实现网上运行的事项,并实现与省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的申报和受理功能的对接,基于省级权力运行系统建设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登记等系统。本项目应开发基于传统网络和硬件环境及云计算模式的市县标准化行政权力运行系统,供有需要的市县使用。市县系统的实施部署及个性化等工作不含在本项目实施范围内,但本项目须提供行政权力运行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 (二)建设权力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全省的权力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按照集中部署、多级应用、分级管理的要求,通过BI工具对全省行政权力办件信息库进行数据汇总、查询、统计、监管和决策分析,为各级政务部门和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共享、查询等服务。分析统计包括包括事项分析、业务分析、收费分析、绩效分析、投诉分析、投资分析、咨询分析、评议分析、网上申报分析、并联审批分析等,为领导提供可靠的、个性化的行政权力运行管理信息,实现业务应用信息的深度利用。 (三)建设全省统一办件信息库。通过数据交换,汇聚全省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的全流程数据,形成全省集中的行政权力事项办件信息库,办件信息包括办件基本信息、过程信息、结果信息,以及办件过程中各类过程和结果文档等,实现全省任意办件流程能全流程还原的要求。数据库全省集中部署,可满足分级分类查询、统计、监察的需求,可满足垂管部门业务数据与各市县行政服务中心的交换。 (四)建设全省电子证照库。依托省、市、县各级数据交换平台规划建设省市两级电子证照中心,提供数字证照的生成、管理、共享服务,实现与行政权力运行系统以及各级政务部门和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的整合,满足政务部门审批过程中的证照管理、真实性鉴别、信息共享等需要。 (五)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申报、统一受理标准规范,规范申报受理号码的编制规则及申报受理材料的格式,明确交换相关接口规范。制定电子证照数据共享服务规范和数据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电子证照数据标准、数据库建设规范、服务标准及管理规范等,建立电子证照采集、生成、发布、共享的机制。制定办件信息交换接口规范,明确交换内容及格式要求。 2.2.2 技术需求 2.2.2.1 技术路线 本项目建设需同时满足基于主流云平台和传统网络硬件环境的部署要求,须采用J2EE多层体系结构、先进的交互式网上应用技术、成熟的开放性技术、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以及基于WEB的使用和管理界面。系统采用完全的B/S结构,无论是前台操作或是后台管理,全部操作均使用通用浏览器进行,保证系统易于操作、易于使用、界面友好。 系统底层核心功能模块采用EJB实现,保证系统在大负载运行情况下的稳定和效率。 技术 描述 J2EE技术架构 采用J2EE多层体系架构开发。 全面采用XML技术 在系统中全面采用XML技术,包括各类系统的配置、系统开发文档、数据描述文档等。 采用组件技术,业务可扩展性强 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并将公共的组件封装,可随着业务需求不断的变化快速的重组,建成新的应用,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 模块化设计,适应不同时期的业务需求 系统应用模块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度低,用户可按业务需求选择所需的功能模块,以适应不同时期业务的需求。 独立于数据库平台 系统应独立于数据库平台,支持MS SQL Server、My Sql等各类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平台。 中间件 支持Tomcat、东方通等主流中间件。 支持操作系统 支持各类操作系统平台。 SOA架构 采用SOA架构,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2.2.2.2 性能指标 在当前网络条件及内容增量增加等多种不可控因素下,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秒;支持IE8.0及以上、firefox等多种主流浏览器访问系统;支持不少于500个并发连接,同时可以支持2000个在线用户。 系统应提供7×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小于3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小于60分钟。为在紧急情况下最快地恢复业务数据和服务,应建设应急响应预案。 2.2.3 业务需求 2.2.3.1 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建设需求 Ø 申报 开发网上申报系统和网上申报接口,实现省级部门的统一网上申报,申报材料进入行政权力运行系统或通过数据交换方式发送至各单位自建业务系统。网上申报系统和网上申报接口提供给有需要的市、县(市、区)使用,由各市自行负责实施。 实现对网上申报事项的统一编号,并规范申报材料内容和格式。申报材料由附件和电子表单组成。电子表单规范为基本信息、业务信息两部分,基本信息包括事项名称、事项编号、申报内容、申请人/单位、申请人身份证、联系人、手机、电话、法人代表、地址、邮编、备注等;业务信息根据不同事项定制。网上申报电子表单与统一受理表单的信息格式保持一致。网上申报的电子表单可以打印成带二维码的纸质表单,到实体大厅可以直接扫描验证。 实现全省行政权力事项网上申报、网上预约、网上预